炒股配资查询 行国还是城国?从辽代捺钵现象来看,一个没有宫墙束缚的契丹王庭
发布日期:2024-11-10 23:32 点击次数:55
引言:在我们平常印象当中炒股配资查询,京城之地乃天子脚下,首善之区,皇帝本人则是身居京城九重宫禁之内,整日待在皇城深苑当中,非有重大事情,一般不会轻易离开京师要地。
然而在我国历史上,却有这么一个朝代,皇帝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待在京城里面,而是随着季节的变迁,在外面不同的地方移动办公,更为奇特的是,其身边的那些大臣们也还都得跟随其一起,过着长期出差的生活。
这就是辽代捺钵制度,一个没有宫墙束缚的契丹王庭政治生活。
在金庸先生笔下的《天龙八部》里面,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描述,写的是当时萧峰和阿紫在野外偶遇耶律洪基手下,并被引入到一个野外营地与耶律洪基相见的场景。
萧峰见这座大山气象宏伟,一条大河哗哗水响,从山坡旁奔流而南。一行人转过山坡,眼前旌旗招展,一片大草原上密密层层的到处都是营帐,成千成万骑兵步卒,围住了中间一大片空地。护送萧峰的飞熊、飞虎、飞豹各队官兵取出号角,呜呜呜的吹了起来。
突然间鼓声大作,蓬蓬蓬号炮山响,空地上众官兵向左右分开,一匹高大神骏的黄马驰向萧峰,大叫:“萧兄弟,想煞哥哥了!”萧峰纵马迎接上去,两人同时跃下马背,四手交握,均是不胜之喜。——《天龙八部》.金庸
萧峰与耶律洪基在野外相见
在这里面辽帝耶律洪基之所以在野外扎帐宿营,并非只是偶然出宫、田猎游玩,而是因为其本身就在此地办公处理政务。
大家可能会奇怪,人家大辽王朝怎么说也算得上是个大国,而且还修建有自己的京城,单京城就有五个之多,皇帝怎么会放弃京城富丽堂皇的皇都,跑到野外去安营扎寨去处理政务呢,这到底是个什么梗?
辽代五个京城,皇帝却不常居住其中
为了弄清这个问题,接下来,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,辽代的这个非常特殊的政治制度——四时捺钵制,这个世人了解不多,但确实非常重要的契丹王庭现象。
捺钵,没那么简单
秋冬违寒,春夏避暑,随水草就畋渔,岁以为常。四时各有行在之所,谓之‘捺钵’。——《辽史》
捺钵,契丹王庭违寒避暑的行宫
从字面上来看,捺钵就是行营的意思,是辽代皇帝秋冬避寒,春夏避暑所在的行宫,作为皇帝,在古代没有空调、暖气的条件下,其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,充分利用本土地理环境优势,选择气候适宜的地方生活,确实也无可厚非,但契丹王族的四时捺钵,可不单单只是作为违寒避暑、田猎嬉戏的活动这么简单。
一、渔猎,铭刻在契丹人灵魂深处的衣食耕耘
北人……正月钩鱼海上,于冰底钩大鱼,二三月放鹘子海东青打雁,四五月打麋鹿,六七月凉淀坐夏,八九月打虎豹之类,自正月至岁终,如南人趁时耕种也。——《使北记》.张舜民
契丹族发源于西辽河一带,作为一个游牧民族,渔猎就如同农耕民族的耕作一样重要,而与农事四时相比,不同季节的打渔、狩猎也都有其相应的地点和时期,因此捺钵制其实就是源于契丹族民族最基础的生活习俗。
契丹的渔猎木俑,渔猎是契丹人的生存之道
况且四时捺钵本身并不是一件苦差事,作为一个愉悦性很强的活动,身为辽帝,没有理由当上了九五之尊,反而废除自己先前一直过得还挺不错的生活习俗。
辽代四时捺钵制度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契丹人四时捺钵的场景,就知道为什么辽帝即便当上皇帝之后,有了雄伟壮丽的宫殿之后,依然不舍得放弃四时巡狩的习俗了。
以皇城为中心的城国制度,在辽帝看来不可取
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拿中原王朝的皇城观念来看契丹王庭的话,辽帝本人肯定会觉得,这是不人道的。
春季
凌冽的寒冬终于过去了,河湖水面,冰凌开化,鱼虾泛起,鸭雁群集,此刻契丹族人开始随水而居,他们放出海东青,捕猎鸭、雁,而藏了一冬的肥美鱼儿,则成了契丹人此时最佳的捕渔对象。
春捺钵,凿冰捕渔
春捺钵……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……天鹅未至,卓帐冰上,凿冰取鱼。冰泮,乃纵鹰鹘捕鹅雁。晨出暮归,从事弋猎——《辽史》
夏季
烈日炎炎,暑气蒸腾,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冰室、打扇等奢侈的纳凉方式,契丹民族的纳凉方式要简单而经济得多,大兴安岭茂密的森林里面,有许多地方终年难得看到一丝阳光,这里气候阴凉,兽禽成群,土地之下往下深挖还能挖到积雪坚冰,在深山老林之内,既能满足纳凉需求,又能保证充足的食物来源。
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,夏季也是阴凉之地
炭山……地寒凉,虽盛夏必重裘。宿草之下,掘深尺余,有层冰,莹洁如玉。至秋分,则消释。山北有凉殿,虏每夏往居之。——《乘轺录》.路振.宋
秋季
秋风乍起,森林里的动物们开始储存过冬的脂肪,膘肥体壮的野生动物自然就是契丹人们的理想狩猎对象,而虎豹狼群则是契丹人磨炼捕猎本领的最佳对手,此刻山林便成为了契丹人的家,策马入林,逐鹿猎兔。
秋季的狩猎
秋捺钵,曰伏虎林。七月中旬,自纳凉处起牙帐,入山射鹿及虎。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。——《辽史》
冬季
契丹大多数人所居住的地方,属于高寒之地,冬季寒冷非常,为了躲避酷寒天气,契丹人不得不选择迁徙到向阳暖和的地方,这也是一种自然生存之道。
纵使后来契丹王朝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城市,在严寒的天气之下,居住在城内的人们的生活也是非常痛苦的,人们往往要穿厚厚的好几层棉衣重裘,才能勉强御寒。
契丹之地,冬季高寒寒冷
尝大寒, ( 契丹) 赐锦袄、貂袄、羊狐貂表各一。每入谒,悉服四袄衣……诗曰: ‘朝披四袄专藏手,夜盖三袅怕露头’——《诗话总龟》.阮阅.宋
作为契丹王庭,选择比较温暖的地方,来扛过一个不是那么寒冷的冬季,这其实与如今的东北民众冬季飞海南过冬的“候鸟”现象比较相似,而辽帝选择的地方是永州东南,从记载上来看,这个地方冬季相比其他地方,确实很不错。
由于乌克兰抽调了大量兵力参与库尔斯克地区的行动,导致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防御摇摇欲坠,目前乌军无法构成连续的防线,各防区因为兵力不足已经被分割开来。
永州广平淀,冬捺钵之地
冬捺钵曰广平淀,在永州东南三十里,本名白马淀。东西二十余里,南北十余里。地甚坦夷,四望皆沙碛,木多榆柳。其地饶沙,冬月稍暖,牙帐多于此坐冬。——《辽史》
此地冬季气候较暖,低纬度的乌丹每年秋季树叶已落,而这里还是绿叶满树。——《辽代永州调查记》
一望无垠的草原和莽莽群山的生活环境,决定了契丹人“千里山川无土著,四时畋猎是生涯”的生活方式,这是一种铭刻在其灵魂深处的生活方式。
二、辽国的四时捺钵中所包含的政治因素
四时捺钵虽然看起来很美,但里面也融合了大量的契丹政治因素于其中。
春季捺钵:
与中原王朝的"皇娘送饭,御驾亲耕"春耕大典相比,契丹族的春季捺钵活动也是充满了庆典政治色彩。
五坊擎进海东青鹘,拜授皇帝放之。——《辽史》
更相酬酢,致贺语,皆插鹅毛于首以为乐。赐从人酒,遍散其毛。——《辽史》
海东青,契丹人的打猎助手
春季的捺钵,辽帝与从人们盛装出席凿冰钩鱼、捕捉鹅雁活动,由皇帝本人亲自放鹰,皇帝得到头鹅之后还要荐庙,然后与臣子们举行宴饮,君臣之间要相互酬酢,作贺词,这是契丹人的年初最隆重的庆典,与中原的耕种教化一样,是对本民族的一种年初的祝福和祈福。
秋季捺钵:
每岁车驾至,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。伺夜将半,鹿饮盐水,令猎人吹角效鹿鸣,既集而射之。谓之‘舐碱鹿’,又名‘呼鹿’。——《辽史》
秋季捺钵,射鹿伏虎
秋季的田猎活动,不少皇族、官宦们都要参加,这期间的狩猎活动更像是一种军事训练,锻炼其皇室成员,大臣、将领们强壮的体魄、增强其游牧民族尚武意识,并磨炼他们的军事战略素质,而皇帝则能从此番狩猎活动里发现这些人的能力,挑选出可堪当大任的将领、人才。
夏、冬季捺钵:
其君七月上旬渐往秋山打围,九月下旬至燕京住,各受礼南朝,生辰、正旦使来,绝近便也。——《使北记》.张舜民
契丹冬、夏捺钵政治意义很大
冬、夏除了违避寒暑之外,辽国皇帝在捺钵地主要所做的就是处理政务,接受诸国礼贡,而且一年两次的南北臣僚议政大会就是在冬、夏捺钵进行的,这个时期的辽国行政中心,就是在捺钵之地。
五月,纳凉行在所,南、北臣僚会议。十月,坐冬行在所,亦如之。——《辽史》
整个辽国的政务文件,就从那正中间的牙帐之中传出,分发到国家的各个地方,指导着整个国家的正常运作,而辽国的五个京城则更像是藩镇一般,倾听着这个移动的中央指令,并随之做出相应的动作。
三、辽国的五京,只是五个职能不同的重镇
相比移动办公的辽帝,被契丹人建立起来的五个京城,反而像是五个强大的军事重镇,因为其建立的目的从刚开始就不是为了作为政治中心辐射整个辽国,而是为了不同区域的震慑和巩固,辽国皇帝当初就没有把它们当做中央来建设。
上京临潢府:
唐天复二年,太祖为迭烈部夷离堇,破代北,迁其民,建城居之。明年,伐女直,俘数百户实焉。天祐元年,增修东城,制度颇壮丽。——《辽史》
上京临潢府
从耶律阿保机最初建立这个城池开始,其当初是为了让被俘虏的代北汉人、女真人居住的,这些被俘虏的汉人并不习惯契丹的游牧生活,因此建立此城进行安置。
东京辽阳府:
(天显三年)时人皇王在皇都,诏遣耶律羽之迁东丹民以实东平。其民或亡入新罗、女直,因诏困乏不能迁者,许上国富民给赡而隶属之。升东平郡为南京。
于是诏以皇都为上京,府曰临潢,升幽州为南京,南京为东京。——《辽史》
东京辽阳府
在契丹击破东面盛国渤海国之后,辽阳府最初是安置东丹民众的,用以控制渤海国故地,后来因幽州变为南京,遂更名为东京,这个也是属于地方性军事重镇。
南京析津府:
南京析津府……自唐而晋,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,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,太宗升为南京,又曰燕京。——《辽史》
后晋所献的燕云十六州
天显十一年(936)后唐发生政变,石敬瑭在辽太宗的帮助下取代后唐建立后晋,会同元年,后晋石敬瑭献幽云十六州与辽,辽太宗以幽州为南京,成为了控制燕云十六州的东部门户要地,从幽州南下可以进击河北之地,南京的军事地位要远远大于其政治地位。
中京大定府:
咸通以后,契丹始大,奚族不敢复抗。太祖建国,举族臣属。……统和二十四年,五帐院进故奚王牙帐地。二十五年,城之,实以汉户,号曰中京,府曰大定。中京大定府:——《辽史》
奚族的形象
契丹强盛之后,征服了奚族部落,而中京的建立则是为了统治当地的奚族人所设立的城池,维稳的意味很浓。
西京大同府:
晋高祖代唐,以契丹有援立功,割山前、代北地为赂,大同来属,因建西京。……初为大同军节度,重熙十三年升为西京,府曰大同。——《辽史》
西京大同府
因为辽宋长时间保持着和平关系,所以西京的设立更多的是因为遏制西夏的崛起,西京的建立除了加强辽对西南边疆的控制与统治,更为重要的是以西京为据点,意图控制西夏,也是一个军事重镇。
相比于辽帝的四时捺钵,五个京城更像是五个军事重镇,镇守着辽国的不同区域,代表了辽国的军事、政治资源的倾斜和重视,而不是作为全国性的都城辐射影响整个辽国。
结语:
作为辽国的特殊政治现象——四时捺钵,辽国的皇帝进行四时移动办公,以皇帝为中心的行宫则是整个辽国的政治中心,从这里传达政治指令,并分发下去,指导全国运作,而作为正式建立的五个都城,则因为各自建立时的意义和目的不同,军事意义大于政治意义,不同于中原王朝的天子深坐九重的城国制度炒股配资查询,辽国的天子移动办公,则凸显出更加鲜明的行国意味。
辽国辽帝契丹辽史捺钵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